第(2/3)页 而刘邦在不屠城之后就发觉,自己就像是是得道多助一般,不管到哪,都是大家欢迎的,不管是谁都会称他一句沛公的,这让好面子的刘邦更加的不会屠城了,沛公呀,想他一个常年偷鸡摸狗的大混子,居然也有被人称公的一天。 这就让刘邦更加的爱惜起自己的羽毛了,然后他的名声就更加的好了。 而向羽一次次屠城则是让他失道寡助,他不管去哪,都被当地的百姓痛恨的,以前大家发现反对项藉会被屠城,后来大家发现重力旁观一样被屠城,到了最后大家发现帮助项藉也是会被屠城,于是大家全都玩了命的和项藉拼了,反正怎么都是死,还不如拼了呢。 就像是现在的齐国,项藉已经在那里被牵制了快一年了,已经是师老兵疲,一旦撤军就会损兵折将,到时项藉即便是到了自己的面前也应该没有多少的兵马了,而且战力也是十不存一的,所以刘邦完全不觉得自己让大军在这里修养有什么不对的。 “你就没想过项藉会带着几万骑兵对你发动突袭么?” 卓群试着让刘邦知道自己的问题,因为他觉得彭城之战里,还是有些问题的,那就是为什么刘邦会没有发现项藉的部队呢,也没有做任何的对骑兵防御呢? 明明在这个时期秦、赵两国,都已经有了成建制的骑兵,难道大家就没有发现骑兵打步兵,比老子打儿子都轻松么,怎么就没有防御骑兵的打算呢? “骑兵,你是说那些索敌追敌的辅军,他们不成事的。” 刘邦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 而始皇帝也拿出了一本史记递给了刘邦然后和卓群说了一下骑兵的问题。 那就是在彭城之战以前大家都不是那么在意骑兵的。 中原地区早在春秋之际已经有骑兵,但是此时骑兵是小规模的,主要用于载人,并没有史料证明有骑兵作战的记录。 中原地区真正大规模把骑兵用于军事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从此骑兵作为辅助性兵种走向战场。 战国时期由于秦赵临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骑兵。但是此时不论是秦还是赵,骑兵都是作为辅助兵种,骑兵放在两翼后方,配备弓弩。用于侦察,骚扰,偷袭,断后,追击等。 第(2/3)页